困局:多重压力袭来
今年对于泉州泳装行业来说,可以说是多重困难交加:一方面是库存压力不小,另一方面是持续发力内销需要大量烧钱。
库存潮袭来
过去20年一向专注外贸的晋江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今年年初重返内销市场,问到今年夏季的业绩表现,该公司董事长丁明权坦言:一般!无独有偶,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他们普遍反应这是一个并不旺的季节,最多小有增长。
业内认为,业绩平淡主要是受大环境不好的影响。出于商业保密,企业大多不愿意透露具体增长情况。不过这几天,晋江英林一位布料商在辗转各个泳装企业收货款时,却遭遇了泳装老板集体抱怨,今年库存还有好几百万元!这对于普遍年内销额只有一两千万元的泉州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库存压力。“言下之意,他们是希望我能在货款支付上,给予一定的期限通融,当时我听了都晕了。”这位布料商无奈地说。
市况不好也波及浩沙,根据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浩沙的存货周转天数按年增加了30天,同时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延长11天。
烧钱的内销之路
尽管内销市场的大饼很诱人,但眼下发力内销,对于多数泉州企业来说,却是一场左右为难的烧钱运动。
“我们正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赞助省内的一些模特大赛,但是不菲的赞助费,确实让我很为难。”为了撬开内销市场,奥金董事长丁明权去年年底耗资50万元冠名了海西模特大赛。然而钱砸下去了,他发现市场的反应就像往池塘里扔进一颗小石子一样。冠名大型模特大赛,对泳装企业来说,无疑是造牌路上的重要模式。然而,少则几十万元,多达几百万元的冠名费,对银两不多的泉州多数泳装企业来说,显然是沉重的负担。
实际上,心疼烧钱的不止丁明权一人。今年,晋江某知名泳装品牌的股东之间围绕是否为发力烧钱的内销发生严重分歧,结果多年积累的内销网络,仅用了一个夏季就几乎断送了。
据多位熟悉该公司的业内人士透露,这家公司在今年夏天的旺季,竟然把生产车间的主要产能用于应对利润有保障的外贸订单,忽视了内销市场。“本应该六七月份发的货,结果拖到9月份,这个时候夏天都过了。这样的行为,代理商能不生气吗?”据悉,这家公司此前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但也免不了年年亏本。更严重的问题是,今年这家公司的订货会陷入困境,行业前三甲的代理商大多不愿意为其代理。
做好3至5年亏损准备
“做内销,每年亏个一两百万元是肯定要的,而这些钱大多是外贸赚来的。”丁明权这席话也道出了业内的艰难处境。有关专家预估,除了浩沙、天姿、洲克等企业有盈利外,泉州其他品牌恐怕还得做好三五年的亏损准备。
“但这钱又不得不花,面对太多赞助活动的诱惑,说老实话,我也花钱买过经验。”作为过来人,张向阳发现,泳装行业已经缺乏安踏当年的造牌背景,现在消费者大多很理性,不会因为你砸钱做广告就买你的产品。终端建设依靠的是团队的渗透能力和资金,两者缺一不可。
为了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奥金公司今年还成功引进了一家荷兰知名风投公司,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注入。“我看重的不仅是资金注入,更重要的是我们吸引了一些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作为股东,这有助于我们开拓市场,还有出谋划策。”丁明权说。